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里好 http://pf.39.net/bdfyy/tslf/241211/u2urkp3.html公元年,周世宗柴荣御驾亲征、北上伐辽。面对长期压制中原的辽国,柴荣竟如入无人之境,秋风扫落叶般,在短短42天内连下关南地区三州三关十七县。复地关南,被视作柴荣最为重要的军事成就之一。不少人将其归功于柴荣的“神武雄略”,认为是柴荣凭借天才般的军事指挥和惊人的勇猛善战,一路血染沙场,横扫不可一世、碾压后期宋人的辽军,成就了其不世之功!果真如此吗?又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这场战争的胜利?研究历史的乐趣在于无限逼近真相!复地关南,一场几乎没有硝烟的军事行动显德六年,周世宗起兵伐辽,目标直指幽云十六州。当时,羸弱的北汉为求自保,不得不巴结辽国。时任北汉主刘均,更是向原后晋主石敬瑭学习,“尊称”辽帝为父皇,被戏称为“儿皇帝”。因此,柴荣北征之前,为防北汉支援辽国,先命义武节度使孙行友扼守定州西山路,切断北汉支援辽国的通道。后周和辽、北汉割据图公元年三月,柴荣起兵,御驾亲征。契丹人一向凭借强大的骑兵优势,骁勇威猛、来去自如,战斗力极为强悍,辽国被称为“东方第一强国”。柴荣正面攻击这样一支军事力量,战斗是否会异常艰难、血流成河呢?答案绝对亮瞎所有人眼睛!四月十五日,侍卫亲军都虞候韩通等将,率领先锋军从沧州治水道进入辽国境内,在乾宁军(今河北青县)南安营扎寨,等待柴荣。后周行军线路四月十七日,柴荣到达乾宁军。重点来了!后周大军刚到达乾宁军,辽国宁州刺史(市长)王洪就立即举城来降,这让人非常费解!柴荣在乾宁军大治水军,兵分两路:以韩通为陆路都部署,赵匡胤为水路都部署,继续北上。四月二十三日,辽穆宗派南京(幽州)留守萧思温为兵马都总管,率领大军阻截后周军,结果大败而归,更助长了后周军的气势!后周、辽行军线路图四月二十四日,柴荣乘坐龙船,经独流口,沿滹沱河西行,抵达益津关(今河北霸县)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!在宁州刺史王洪的“经验”分享下,益津关守将终廷辉举城投降!自益津关向西,水路逐渐狭窄,柴荣弃船登陆,由赵匡胤护卫,率领数万大军继续前进,直奔瓦桥关(今河北雄县西南)。这次更狠了!后周行军线路后周大军还没有到达瓦桥关,辽国瓦桥关守将姚内斌就开城投降,柴荣率周军昂首阔步、大摇大摆入住瓦桥关。继而,韩通率大军开拔淤口关,淤口关守将继续保持队形—举城投降!此时,后周大军完成对瓦桥关以南瀛州、莫州的战略包围,莫州刺史刘楚信、瀛州刺史高彦晖非常自觉,先后望风归降。至此,短短42天内,柴荣兵不血刃,把瓦桥关以南的关南之地(今河北白洋淀以东大清河流域以南至河间一带)尽收囊中,共获得三州三关十七县,一万八千三百六十户!关南位置示意图然而,关南只不过是幽云十六州的一个突出部而已,怎么可能满足欲“以十年开拓天下”的柴荣的胃口!瓦桥关、益津关、淤口关,合称“三关”,是幽云十六州的南大门。三关既破,幽云洞开,辽国北方重镇、南都幽州(今北京)近在迟尺,似乎唾手可得!柴荣召开军事会议,众将都劝说柴荣起驾返程:“取燕南之地,此不世之功也。今虏骑皆聚幽州之北,未宜深入”。与高平之战时一样,柴荣仍旧坚持己见、力排众议,笃意北上攻取幽州!不料,在瓦桥关突发重疾,不得不停止进军。纵观柴荣复地关南的军事行动,在对阵辽国这支战力碾压北汉、南唐的草原雄鹰时,既无与北汉高平之战的凶险,也无三征南唐的曲折,反而是出于意料的顺利:所到之处,辽国守将无不举城投降,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抵抗,成为一场平淡无奇的战争!顺利到让人难以理解!《孙子兵法》云:“善战者,无智名,无勇攻,胜于易胜也!”孙子认为,真正善于行军战斗的军事家,没有人去传颂他神乎其神的聪明,也没有人去颂扬他可歌可泣的勇猛,追求的是兵不血刃,未战先胜,不战而胜!先胜后战,复地关南完美诠释《孙子兵法》核心思想《孙子兵法》的开山之篇是《计篇》。杜牧注解说,“计,算也。曰:计算何事?曰:下之五事。”所谓“五事”,就是五个科目:道、天、地、将、法!通俗点说,就是政治(君主)、天时、地利、贤能和军法。周世宗柴荣像柴荣率军攻入辽国境内,天时、地利上并不占优势,我们从其他三个方面来分析一场这场战争。首先从“道”上看,辽穆宗的昏乱是成就这场战争的重要因素之一。辽穆宗耶律璟在中国历史上以残暴和昏庸而闻名。耶律璟三个爱好:喝酒、睡觉和杀人!这位“睡君”,不仅整天大醉不醒,不理朝政,而且残暴凶狠,特别喜欢虐杀近侍和臣民。《辽史·穆宗本纪》可以说就是一篇恣意施暴、嗜杀成性的荒谬记录!耶律璟于公元年继位,到了公元年,权贵叛乱不断、民间怨气沸腾,辽国已经基本被他玩成了瘫痪状态。辽穆宗时期,成为辽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十九年。吕思勉先生说,“周世宗时,正是契丹中衰之会,辽惟穆宗最昏乱。”孙子认为,所谓“道”,根本上就是“令民与上同意也”,让臣民与君主同心同欲而不怕死。但是,面对辽穆宗这种昏乱凶残之主,关南的守将们怎么可能会为他卖命?这就不难理解,为何周世宗柴荣所到之处,辽国诸将竟然争相送上城池。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其次从“将”上看,周世宗禁军变革打造了一支强悍无比且威名远扬的军队。柴荣继位初年的高平之战中,樊爱能等七十名将校不战而逃,让周世宗意识到禁军弊端。柴荣认为“兵务精不务多”,对禁军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:提拔重用赵匡赢、张永德等一批有勇有谋的将领,以此整顿禁军;实行“选练”选拔制度,“精锐者升在上军,怯儒者任从安便”;征召各州的精装士兵、招募天下英雄豪杰充实到禁军。柴荣还亲自到校场考察,检阅禁军。经过系列改革,后周军力得到极大提升,“士卒精强,近代无比,征讨四方,所向皆捷!”在复地关南之前,柴荣依靠这支军队,击败后蜀、三征南唐,后周禁军威名早已令辽幽州留守萧思温忌惮。萧思温本是沙场庸将,柴荣连陷三关后,萧思温竟然还“不知计所出”,反而担心战败后朝廷怪罪,于是消极避战、缩首自保。再者从“法”上看,周世宗柴荣的系列改革为富国强兵奠定了坚实基础。“法者,曲制、官道、主用也”,包括了组织构架、将官之分、粮草筹措、军费保障等。这就不得不简要说下周世宗柴荣的系列改革。在经济方面,柴荣坚持“民本”原则,招抚流民、安抚百姓、减免赋税,着力安定社会、恢复生产,为军队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;政治上,广开言路、澄清吏治、严明赏罚,政风日渐清明,官民之间矛盾得到有效化解,后周军队所到之处得到老百姓的普遍拥戴,这也为后周对外开疆拓土奠定了良好的社会稳定基础。可以说,周世宗柴荣自大梁起兵之时,几乎已经注定这是一场势在必得的胜利!辽穆宗的昏庸残暴、萧思温的消极避战,关南百姓的民心向背,提前为这场战争胜负做了注释。“多算胜,少算不胜!”先胜后战,这就是孙子的核心思想。周世宗起兵伐辽之时,又岂会看不到这些战机?!可以说,柴荣复地关南,完美诠释了孙子的这一军事思想。还原真相、探析原因,欧阳修之语道破天机复地关南,作为柴荣最有影响的军事成就之一,其名望更多来自于这场战争发生于幽云十六州,这片此后宋人念念不忘又未能如愿收复的“故土”。周世宗柴荣陵墓历史无法验证过多的假设。尽管这场战争没有经历大的战略考验,后期能否收复幽州也存在一定变数。但是从《兵法》“五事”角度校计,处于辽国最黑暗时期的辽军,无论在“主”“将”“法”上,都远非如日中天、将强兵精的后周军队之敌手。这也就难怪欧阳修在评价这场战争时认为,不少史学家以为柴荣“北取三关,兵不血刃”,是仓促之间侥幸获胜,“殊不知其料强弱、较彼我而乘述律(辽穆宗)之殆,得不可失之机,此非明于决胜者,孰能至哉?诚非史氏之所及也!”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yy/pgyy/7048.html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