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胡允鹏李艳晨通讯员路鹏侯宗建 世界优质农产品黄金纬度线上坐落着这样一座特殊基地。 6月这日,从高青县城向南6公里,便是淄博花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(下称:花东农业)所在地。大片的小麦和一座座蔬菜大棚,现代化的田园风景在这里被表现得淋漓尽致。 如今,这些特色农产品的销路逐渐扩展,使其成为高青县规模最大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。 对此,业内表示,高青现代化农业“出圈”背后,不仅是“五化”农业的体现,更是当地乡村振兴的缩影。 初衷 回乡创业中有人是看中了小城市的低成本,也有人是带着自己的希望,带领家乡的人开辟自己的一片天地。 崔爱民属于后者。 “不试试怎么知道?我要回到家乡,回到自己梦开始的地方。”他说。 随着那个义无反顾的“试试”确定下来,决心用“真心”种植出好的产品的崔爱民开启了自己在家乡奋斗生涯。 “别人追求效益,我追求责任。”崔爱民这样说。 事实上,崔爱民也确实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句话。 在他的带领下,成立于年5月的淄博花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靠着标准化、“循环种养”的种植技术,让这里的一个个农产品从田间地头走向备受消费者追捧的餐桌…… “咱们得追求每一环节的质量。”这是崔爱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。 “我是村支书,我不做怎么行?”他说,年底,在外办企业的他被邀请回来,第二年花沟镇花东村组建,他被选为花东村党支部书记。 此后五年时间里,他带领大家干起来。截至目前,该村已有52个食用菌车间及大棚、19个设施蔬菜大棚,流转土地近亩,解决余人的就业问题。 “面对东花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,把村民变成产业工人,促进乡村振兴,崔爱民实实在在做到了。”这是高青当地政府一名官员的评价。 “我们的发展,与政府的帮助,老百姓的支持无法分开。”崔爱民表示,在今年这轮疫情中,花东农业向周村捐赠价值近3.8万元的80箱西红柿、60箱雪菇、60箱杏鲍菇…… 品牌 在位于“农业大县”的高青,崔爱民谋划还有很多。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把自己的产业做到品牌化,把产业做大做强。 “这是几年来我钻研的重点。”他说。 这期间,“循环种养”被崔爱民及淄博花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寄予厚望。 这也是他们的“金字招牌”。 崔爱民表示,他们从江苏、浙江、福建等地引进食用菌技术。利用当地优势,用麦麸、玉米面、玉米桔梗等作为营养,种植食用菌包。用牛粪、食用菌的菌渣作为有机肥料,用来种植瓜果蔬菜,形成了一个绿色循环产业链。 绿色循环产业链做好了,如何把产品做到品牌化?如何把产品推广出去呢? 崔爱民注意到,近年来,草莓西红柿、薄皮吊蔓小西瓜、雪菇等特色农产品的出现吊足了消费者的口味。 “高青西红柿已经小有名气……”崔爱民说。 公开资料显示:高青地处北纬37°,是世界优质农产品黄金纬度线。 借此优势,花东农业和山东省农科院联合打造口感酸甜的“草莓西红柿”。 相对于普通西红柿来说,尽管“草莓西红柿”皮硬一点,但恰恰这个特点让它在极具口感的同时,也解决了西红柿运输怕压的问题。 “再利用特殊培养技术,结合山东省农科院和淄博市农科院的专家指点,我们的产品已经远销上海、北京等一线城市,供不应求。”崔爱民在介绍自己的产品时显得尤为自豪。 众所周知,每一种蔬菜适合生长的环境都不一样,传统的种植方式让农作物品质不一。 但在花东农业,他们引入了环境传感、数据采集、生产监控等数字化大数据系统,采用现代计算机、智慧农药机、设智能温控器、自动放风机、自动卷帘机、电动车轨道等农业物联网设施打造智慧车间、智慧大棚。 “科技化”的种植方式不仅为花东农业农产品的标准化提供了保证,也提高了其产品质量。 就这样,凭借着上述优势,在创新与传统的碰撞中,崔爱民他们的增收致富路越走越宽。 路径 “努力做自己的产品,让用户去评价,让群众去评价。”崔爱民说。 记者采访时发现,从种植手法、新颖包装、销售途径,再到人才管理、观念转变,花东农业走出了一条“生态化”新路子。 以高青西红柿为例,“崔爱民们”对他们产品很有底气,“要不,我们怎么能做到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呢?” 智慧农业+科技种植,新技术与新观念相互结合的背后,是因为类似崔爱民这样的新农人明白,与时更新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。 崔爱民表示,今后,他们还将依托高青县“品牌化、标准化、规模化、生态化、数字化”的五化现代农业发展理念,打造高品质、高质量、有特色的高青农产品品牌,实现花东农产品高端化,“将花东农业品牌推广出去,实现乡村振兴。” 不仅如此,在互联网大潮上,崔爱民说,花东村还成立了由“村党支部书记+第一书记+合作社社员+爱心人士”为核心的蔬菜销售团队,利用
|